2010年3月24日星期三

「普選與教會何干?」交流會

基督徒民主教室、香港教會更新運動、香港基督徒愛國民主運動 合辦
日期:2010年3月19日

自去年底特區政府再次就政制改革展開諮詢,政改的爭論再起,民主黨與一些民間團體組織聯盟,推動終極普選;公社兩黨發起「五區總辭,全民公投」的新民主運動;建制派也發動群眾,支持政府的政改方案。

在爭取普選的路途上,基督徒可如何定位?我們又能擔當什麼的角色,參與其中呢?在2月19日,400多個基督徒個人及團體在報章聯署支持普選,發起人中不乏教牧同工、信徒領袖及基督徒學者,他們會與你探討以上問題,和分享為何基督徒也應積極關注普選的問題。


講員 │ 吳思源先生
    基督徒關注普選聲明發起人、從心會社主席
    林海盛牧師
    基督徒關注普選聲明發起人、牛頭角浸信會主任牧師
    羅杰才牧師
    基督徒關注普選聲明發起人、香港醫院院牧事工聯會總幹事
    梁恩榮博士
    基督徒關注普選聲明發起人、香港教育學院公民教育中心主任
    羅秉祥博士
    基督徒關注普選聲明發起人、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協理院長

主持 │ 胡志偉牧師
    基督徒關注普選聲明發起人、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

「普選與教會何干?」交流會
吳思源:教會未能好好關懷社會


(時代論壇 3月22日消息)

社會上對政府政改方案有不同聲音,公民黨及社民連發起「五區總辭,全民公投」新民主運動,建制派則對方案表示支持,在這些政治議題上,基督徒可如何定位及參與?基督徒民主教室、香港教會更新運動與香港基督徒愛國民主運動,於三月十九日晚上在基督教會活石堂(九龍堂),合辦「普選與教會何干?」交流會,由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任主持,其他基督徒關注普選聲明的發起人則任分享嘉賓,約有三十人參與聚會。
﹝詳文請瀏覽:時代論壇 新聞消息


超過400個基督徒團體及個人聯署‧要求取消立法會所有功能組別及區議會委任議席

超過400基督徒團體及個人在今日(2月19日)政改諮詢完結前,於明報聯署一份「基督徒關注普選聲明」,就香港政制改革,向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提出如下訴求:

1.在2017年或之前普選行政長官,其提名門檻不應比現時為高,讓更多有志參選者能公平參與;

2.在2020年或之前以一人一票方式普選立法會所有議席,儘早取消所有功能組別,並以普及而平等的原則制定參選及投票權;

3.在現有的區議會方案的基礎上,儘早取消區議會所有委任議席,並應制定更民主的方式選舉立法會議員。

2010年2月19日

基督徒關注普選登報聯署呼籲

各位親愛的教牧同工/校長/機構負責人/弟兄姊妹:

最近政改的爭論再起風雲,這邊廂公社兩黨發起五區總辭,再變成「五區公投」的新民主運動;那邊廂國務院斥責公投「違憲」。政改諮詢期到2月19日為止,所餘時間不多。基督徒在這議題中能否有一把聲音?八十後青年的社會參與意識近年大大提高,反高鐵事件產生不少爭議,但無論如何,新一代關注本地社會和公義議題,是我們應慶幸的,教會群體對這些新發展又可如何回應?

現在香港面對各種挑戰,社會缺乏願景,資源分配不均、貧富懸殊嚴重、教育欠缺理想、家庭制度瀕臨解體、濫藥及其他反社會行為等,在在侵蝕香港社會的根基。可是,回歸以來,由於行政長官並非由人民普選產生,政府缺乏認受性,加上管治失效,市民對其施政日益失望,政府更難以領導社會發展及變革。故此,政制改革是刻不容緩的事情,有必要透過民主普選,選出有理念及備受認可的政治人才,增加政府的認受性,才能帶來社會發展的新契機。去年底,政府公佈政改諮詢文件,試圖以「區議會方案」推動政改,但建議未能對應大部份市民的訴求,更無助解決日益嚴重的深層次矛盾。

作為基督徒,我們認為需要作光作鹽,守望社會,為未來發展提出意見,所以計劃在2月19日諮詢完結前在報章上刊登聯署聲明。我們承認沒有完美的政制,但民主制度賦與人民平等參政的權利及義務,同時制衡權力的運作,在促進健康的公民社會上,發揮了關鍵的功能。

因此,一群教牧同工、教會領袖、機構負責人及基督徒知識份子,以個人名義發起是次聲明,主要提出以下呼籲:
-在2017年或以前儘早普選行政長官;
-在2020年或以前儘早普選所有立法會議席,並取消功能組別;
-取消區議會所有委任議席。

現誠邀閣下/貴機構/教會/學校大力支持,向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發出呼聲,要求盡快落實雙普選,聲明內容見後頁。為著我們的社會及下一代,願我們一同擔起建設香港民主的使命。
如有問題,請與秘書處(香港性文化學會) 楊小姐聯絡(3165 1858)。

發起人:
何 傑 余妙雲 吳思源 李少秋 李錦洪 林海盛 姚健偉 
胡志偉 康貴華 梁友東 梁恩榮 陳恩明 楊慶球 褚永華 
蔡志森 鄭順佳 鄭德富 鄧雪貞 盧龍光 戴耀廷 羅杰才 
羅秉祥 羅錫為 關啟文 敬上  (排名按筆劃排序)
20/01/2010